今日实测“微乐辅助器版3.0”爆光开挂猫腻

微乐辅助器版3.0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 ,快速成为一个“必胜 ”的ai辅助神器,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入我们(客服好友下载使用 。手机打牌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“必赢”。其操作方式十分简单,打开这个应用便可以自定义手机打牌系统规律 ,只需要输入自己想要的开挂功能,一键便可以生成出手机打牌专用辅助器,不管你是想分享给你好友或者手机打牌 ia辅助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。同时应用在很多场景之下这个手机打牌计算辅助也是非常有用的哦 ,使用起来简直不要太过有趣 。特别是在大家手机打牌时可以拿来修改自己的牌型 ,让自己变成“教程”,让朋友看不出。凡诸如此种场景可谓多的不得了,非常的实用且有益 ,

1 、界面简单,没有任何广告弹出,只有一个编辑框。

2、没有风险 ,里面的手机打牌黑科技,一键就能快速透明 。

3、上手简单,内置详细流程视频教学 ,新手小白可以快速上手 。

4 、体积小,不占用任何手机内存,运行流畅。

手机打牌系统规律输赢开挂技巧教程

1、用户打开应用后不用登录就可以直接使用 ,点击手机打牌挂所指区域

2、然后输入自己想要有的挂进行辅助开挂功能

3 、返回就可以看到效果了,手机打牌辅助就可以开挂出去了

1 、一款绝对能够让你火爆辅助神器app,可以将手机打牌插件进行任意的修改;

2、手机打牌辅助的首页看起来可能会比较low ,填完方法生成后的技巧就和教程一样;

3、手机打牌辅助是可以任由你去攻略的 ,想要达到真实的效果可以换上自己的手机打牌挂。

手机打牌辅助ai黑科技系统规律教程开挂技巧

1 、操作简单,容易上手;

2、效果必胜,一键必赢;

3、轻松取胜教程必备 ,快捷又方便

  来源:金融八卦女频道

  先来吃一个金融圈的瓜,最近圈里圈外都在讨论——中泰证券的研究所分析师,突然转行去干教培了!

  话说小周以前是研究电新行业的 ,放着好好的研报不写,直接跳出了金融圈,辞职的时候还顺带给新事业打了个广告:

以后要是有同事孩子需要搞科创 、搞自主招生的都来找我啊 ,我可是手拿把掐的 。

  不过这也不是个例,去年其他券商研究所首席也有转行去做留学教培的。这两年券商的日子不好过,从职场大佬到底层民工 ,有不少人都转行了。短短一年零一个季度,券商行业就少了2.2万人 。

  如今,券商人转行考公考编、卖保险、开餐馆 、加入三方代销机构……主打一个八仙过海 ,各显神通。

  1.

  /券商分析师转行干教培 ,

  比写研报赚得多?/

  众所周知,券商研究所一直都是金融圈高薪的代表,你说要是转行去干个量化、搞个AI ,也能理解,但偏偏是压力大、工资又不稳定的教培行业,也难怪大家都震惊了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 ,放弃金融圈的饭碗,分析师去干培训亏不亏呢?

  还真不一定,八妹觉得小周既吃上了资本市场的红利 、又吃上了培训红利 。

  周寒阳出生于1994年 ,2012年同时被上海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自主招生预录取。同年,他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气信息专业就读,目前还在复旦读MBA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 ,小周的父亲老周是上交所最早的黄马甲,在资本市场干了34年 。

  受父亲影响,大学毕业后 ,小周进了证券行业 ,从2018年7月起任职于平安证券,后来2022年6月加入中泰证券,深耕电力设备新能源领域 ,研究范畴涵盖光伏、储能 、氢能 、绿电等细分赛道。

  熟悉资本市场的小伙伴都知道,2020年到2022年,光伏行业正好触顶、市场行情也不错 ,所以小周正好吃上了这一波红利。

  但现在券商的日子不好过,卷了7年的小周也深有感触,他是这么对媒体说的:

“券商研究所的工作确实有光鲜亮丽的一面 ,但也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,工作强度高、业绩考核愈发严格以及薪资下滑 、行业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,不少人其实面临着较大的身心压力 。 ”

  于是坐标魔都的小周 ,选择了离开券商,直接干起了教培 。但据了解,他这个教培和普通的课外辅导类培训还不一样 ,是怎么个事儿呢?

  上海向来有着“无竞赛、不复交”的传统 ,一个魔都的小伙伴告诉八妹:现在孩子们想进入复交,有一条“优质通道”——综评制度。

  据说,去年有70%-80%的上海考生通过综评进入复交 ,裸考进复交的都不足25%了,这不都得用科创成绩兜底吗?

  这个综评制度特别喜欢搞科创,尤其是机器人的科创 ,王者奖项一个叫丘成桐中学科学奖,一个叫英才计划,这个英才计划号称“复交直通车 ” ,现在大家都是找老师在外面学。

  这两年,想走强基、自主招生的学生越来越多了,所以家里有钱 、肯给小孩投资的家长自然也卷起来了 。

  而小周转行干教培 ,主要干的就是高中科创一条龙辅导,包括实验设计、数据获取、科研报告写作辅导 、自主招生面试辅导等,“钱景 ”可比做卖方强多了。

  这不 ,小周自己也现身说法了 ,“教培回报还可以的,从单位时薪看收益还是不错的,毕竟对我这种没有见过大钱的人 ,做教培对我冲击很大。”

  不过别说,能在金融圈卷的人,业务能力都是杠杠的 。很多人眼里压力很大的教培行业 ,在小周看来还是挺容易上手的:

“相当于从原来的给买方写报告、做路演,变成了给孩子们做课件、做培训。”

  而且相比动辄就要飞来飞去的行程,干教培的时间可自由多了。“我现在一个人单干 ,想卷一点,就多排一点课,想休闲点就少排点课 。 ”

  2.

  /首席变身厨师 ,券商大佬花式转行,

  卖方不香了?/

  这还不是个例,其实去年就有其他券商首席转行去做留学教培的例子。

  有券商资深人士说啊:

“研究人员转型做教培 ,乍看似乎令人惊讶 ,但静想,这只是券商人转型的方向之一,无可厚非。”

  这不 ,最近除了转行教培的分析师小周,还有一个券商大佬火了,他就是前天风证券纺织服装行业首席——吴骁宇 。

  吴首席本科毕业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金融学专业 ,硕士毕业于美国本特利大学金融学专业,后来从学霸变身金融精英,曾在湘财 、民生、中泰等券商担任分析师 ,一路做到首席,在金融圈的履历那是杠杠的。

  但现在的吴首席脱去西装、系上围裙,变身“开汤馆的吴老板” ,一边在后厨 、前厅忙个不停,一边打着券商首席的噱头拍视频,比如:

《前券商首席 ,现在洗100只碗?》

《前券商首席严选新厨!3道菜验出米其林DNA ,比写研报还较真!》

……

  不过在金融圈经历过起起伏伏的吴老板,早就看透了光鲜背后的真相:

“以前在券商研究纺织服装赛道,路演 、PPT做到飞起 ,年薪百万不是梦,结果现在天天研究哪个食材好,哪个更好卖。以前优化的是股票模型 ,现在优化的是汤的味道和店里的流程,从首席分析师到首席煨汤师,连自己都服了 。从打工到创业 ,终于明白,30岁前公司是平台,30岁后你自己才是那个平台 。 ”

  有一说一 ,这两年金融圈不少高薪的券商大佬都转行了,而且转行之路主打一个八仙过海、各显神通。

  以前总觉得卖保险很low,但前段时间 ,中信证券前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唐思思火了 ,她在去年8月投身保险行业,有不少网友调侃:

“都是卖方,卖啥不都一样?”

  还有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、金属新材料首席施毅 ,去年9月踏上非洲创业之旅,当时坊间有很多离谱传闻,有说他去挖矿的 ,还有说去卖假发的,结果其实是去非洲投身美妆行业的。

  不过八妹发现,转行的券商大佬里 ,还是做自媒体的比较多 。

  比如曾经的开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、电新首席分析师刘翔,曾经靠公开售卖ASML光刻机的第一人,在金融圈一战成名。

  刘首席离职后 ,前年4月传出了做自媒体的消息,据说知识星球光入场券要199元,有效期一年 ,据说两个月就已经收入近百万 ,后来还开始做直播,还在微信公众号做了租房中介……

  还有原恒泰证券总裁牛壮,据说年薪曾高达500万 ,结果离职后当起了财经网红“牛得林奇”,一边拍短视频一边直播,目前粉丝已经超过了233万。

  还有前国金证券传媒互联网首席裴培 ,曾经在券商干了11年,于2020年离职转行,成为自媒体“互联网怪盗团 ”的主理人 ,这些年输出了1035篇原创深度长文 。

  不过这两年自媒体的大趋势是从文字转向视频,所以裴首席也开始亲自出镜拍视频、开直播。八妹翻了翻他的视频号,你别说 ,点赞和转发量都不低。

  3.

  /底层券商人转行:

  去私募、进企业 、考公考编……/

  这两年,别说券商圈了,整个金融圈的日子都不好过 。一边是行业内卷 ,一边是降本增效 ,从职场大佬到底层民工,好多人都开始另寻出路了。

  就拿券商来说,这两年从业人员数量显著下降。截至3月30日 ,证券从业人员数量为32.83万人,跟2023年3季度比起来,减少了2.4万人 。

  大佬们转行 ,不管是去做教培、干餐饮,还是转行做自媒体,总是噱头十足 ,经常引发业内讨论,但回到现实中,那些券商圈里的底层民工 ,都转行去干啥了呢?

  八妹的老朋友王哥,毕业以后就进了五线小县城的券商营业部,一干就是十多年 ,几年前合同到期不续 ,他转身去了另一家券商,结果又碰上裁员,痛定思痛后决定转行。

  但在券商呆久了 ,已经40岁出头的王哥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啥工作,结果兜兜转转,进了西安本地的一家小型私募当基金经理。

  这几年 ,私募里风头最盛的非量化交易莫属,但王哥进的这家私募还是以主观交易为主,这两年大盘波动大 ,对于主观交易来说难度就更大了 。

“前段时间回原来的营业部遛弯,大家一听都很惊奇,这年头居然不是量化 ,主观交易还能搞私募?”王哥调侃道,其实他明白,大家话里话外的意思是 ,主观交易亏损的概率更大 。“不过我们今年的目标只是产品活着 ,让牌照存活就行。”

  不过从券商干到私募,王哥的心态也算是熬出来了。虽然都说基金经理压力山大,但王哥经常调侃自己干的就是“代练 ”的活儿:

“这行业就像大型网络游戏 ,干的就是游戏账户代练的生意,好不好有客观业绩说了算 。”

  王哥还有一个券商的老同事刘姐,前年也提了“离职大礼包” ,不过和王哥的选择不同,刘姐彻底离开了金融圈。

  刘姐一开始也很焦虑,不知道过了35岁的中年女性还能去找啥工作。但她老公工作的当地的一所大专院校 ,正巧招宿管,刘姐就这么阴差阳错地干上了宿管 。

  很多人都以为她干宿管赚的肯定比券商少,但那都是券商光景好的时候了 ,刘姐透露:

“谁能想到现在金融圈还没宿管赚的多啊?而且宿管活儿轻松,又没啥业绩压力,我也算是因祸得福了。 ”

  不同于王哥、刘姐这样干了十多年的券商老兵 ,很多刚刚进了券商的年轻人 ,在业绩和缩减人员的双重压力下,寻找出路的心更迫切。

  阿宁本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,受父亲是资深股民的影响 ,她毕业后选择进了一家券商做前台业务 。

  但现在的券商早就是存量市场博弈了,就连开户都困难,更别说还要完成各种业绩考核了 ,入职一年,阿宁经常每个月只能拿到基础工资,为了逃离现状 ,她决定考公考编。

  阿宁的选择不是个例,以前券商工资高,所以很少有人选择考公考编 ,但现在工资低就算了压力还大,很多券商人都在趁着不满35周岁抓紧时间上岸。

  比如今年4月上海发布的公务员第一批拟录用名单中,出现了来自12家券商的十余名券商员工的身影;随后各地税务局2025年度第一批拟录用公务员名单中 ,又有9位券商员工上榜……

  虽说券商人考公的例子屡见不鲜 ,但真正能上岸的还是少数人,阿宁已经努力了两年,还是没能成功上岸 。今年 ,家里托关系把她送进了本地的一家上市公司会计部门,做最基础的出纳工作。

“一直在家脱产考公,感觉和外界都脱轨了 ,爸妈怕我再呆下去出现心理问题,所以托人找了一份简单且轻松的工作,这两年的目标还是一边上班一边考公。 ”

  所以啊 ,这年头券商人可太难了,留下来的人得接着内卷,离开的人也想尽了办法花式转行 ,只能希望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吧!